福建热线 - 福建地区最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郑州版宋仲基讲述真实维和生活:曾悄悄留下遗书

郑州版宋仲基讲述真实维和生活:曾悄悄留下遗书

发布时间: 2016-04-08 08:38:14 来源: 作者:
最近,一部韩剧《太阳的后裔》火遍全国,男一号维和官兵宋仲基着迷彩、戴墨镜的剧照在朋友圈被频繁刷屏,被网友戏称为“国民老公”。 随即有网友吐槽:不要问我中国军人有没有宋仲基这么帅的,像这样手插腰带不走齐步

最近,一部韩剧《太阳的后裔》火遍全国,男一号维和官兵宋仲基着迷彩、戴墨镜的剧照在朋友圈被频繁刷屏,被网友戏称为“国民老公”。

随即有网友吐槽:不要问我中国军人有没有宋仲基这么帅的,像这样手插腰带不走齐步,三人以上不成一路,头发露出帽檐儿,还戴着有色眼镜的人,早就被班长打成傻瓜了!

中国维和士兵的真实生活究竟啥样?是否如电视剧中所演?近日,郑州晚报记者联系到参加维和任务的郑州“宋仲基”们,来看看咱郑州的维和兵哥哥过得怎么样?

记者 张竞昳/文

■人物档案

史成军:先后两次越洋跨海,赴苏丹、南苏丹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回国之后,参与出版《维和画册》,并写下《维和南苏丹》一书。

王志敏:中国第四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队长,“物资匮乏,不到一年人均减重20斤,我瘦了20公斤”。

刘磊:中国第四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队员,妇产科女医生,“亲手迎来了30多条鲜活的小生命”。

王玉恒: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队员。

王育新:中国第四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队员,曾独创种菜秘诀,“预防虫害,把冬瓜、西瓜、南瓜吊在藤上种”。

王志远:军事观察员,“从来报喜不报忧,曾写了一封遗书存在文档中,密码只有妻子知道,安全归国后,我偷偷把它删了”。

■了解一下

维和部队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根据安理会或联大通过的决议,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它的目的是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或再起,从而为实现政治解决创造条件。

国防部网站显示,截至去年,联合国已先后在各地区冲突中开展了71次维和行动,目前,共有来自122个国家的12.5万名维和人员在世界各地参加维和行动。

史成军说,维和部队士兵有明显标志,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

中国军人

1990年,中国第一次向中东地区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1992年开始派遣成建制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主要向联合国提供军事观察员、民事警察和工程、医疗、运输等后勤保障分队。

自参加维和行动以来,中国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万多人次。

选拔严苛 考核不达标遣返回国

2011年10月31日至2012年10月31日,信息工程大学王志远奉命在联合国驻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西撒特派团)任军事观察员,执行维和任务。

“层层选拔过关,政治过硬是必须的,英语和驾驶一定要过关。”讲起当初的选拔过程,王志远介绍,中国观察员全部是经组织考察推荐、院校选拔培训后,由总部机关统一派遣的优秀军官,选拔条件十分严苛,“前两轮培训和考核在国内进行,如果技术能力不扎实、不过硬,抵达任务区之后,就会被遣返回国”。

2011年9月,王志远在北京参加行前强化训练,11月到达西撒哈拉任务区司令部所在地阿优恩,通过驾驶和英语考试后,被分配至波利萨里奥一侧最偏远的毕·拉鲁队任观察员,12月22日顺利通过了巡逻队长资格认证考核。

“原来只会哑巴英语,‘不会说,不敢说’,后来日常英语交流、生活无障碍;从前在国内只在城市公路驾驶轿车,后来能全天候、全地形地熟练驾驶越野、皮卡、小巴等各种车。”

归国后,王志远把这一年的经历和感受写成60万字的日记和工作笔记,拍摄近万张照片。

环境恶劣 打8种防疫针还要模拟实战

“2008年11月,我所在团在四川抗震救灾6个月后归建。12月上旬,中国第五批赴苏丹瓦乌维和工程兵大队以我团为主抽组。时任连队指导员的我被任命为维和工程兵大队政工组组长……”清明节前夕,坐在解放军153医院办公室的史成军回想起昔日维和经历,讲到动情处仍会落泪。

苏丹、南苏丹战乱频仍,冲突不断,尤其是近些年,派系林立,生存环境极度恶劣。因此,在出发之前,每个人都要进行射击、防卫训练,模拟实战考核,培养锻炼应急处突能力。

当地炎热潮湿,传染病肆虐,出发之前,队员们必须注射黄热病、甲肝、出血热等8种疫苗,承受发热、腹胀、腹泻,局部出现硬结等不良反应。

“你在维和时被扣为人质怎么办?”

“服从劫持者指令,采取合作态度,不反抗。”

“让你干啥就干啥,那还算军人吗?”

“维和人员被扣为人质的唯一任务就是生存,我支持。”

…… ……

出发之前,类似这样的突然袭击、实战模拟,每个队员都要经历多次。

物资匮乏

带什么需精确到几粒种子

“那是个有着多年战争创伤的国家,基础设施很差,最初联合国城的建设都要自己做。在维和任务区,联合国除了提供必需的给养和油料保障之外,其他武器装备、药品器材、营房维修等物资都需要维和部队自己携带。”

史成军说,除了选拔、培训、考核,维和人员在出国之前,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他拿其中一项——准备海空运物资举了个例子。

2011年之前,海运物资可以直接运到苏丹港,南苏丹建国后,从青岛港出发漂洋过海,先运到肯尼亚的蒙巴萨港,再由陆路运输到南苏丹首都朱巴,之后再到瓦乌,折腾下来,至少需要两个月。

“物资筹措必须精打细算,譬如菜籽,由于供给不足,想在联合国城吃到新鲜蔬菜,就得自己种植。”史成军说,他在第二次出征之前,与另外几个和他一样曾经参加过维和任务的战友凑在一起讨论了多次,包括任务区适合种什么,需要带多少种子,精确到粒。

学习语言、生存防卫技能,参加应急处突训练……经历数月集训之后,2012年11月15日19时,中国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部队第一梯队搭乘南航波音757起飞。

经过两次加油,先后飞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在历时17时50分,航程1万多公里后,飞机抵达南苏丹朱巴国际机场。

“上飞机时还是漫天大雪,十几个小时之后便是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白花花的阳光直射过来,眼睛灼痛。”来不及适应,史成军和战友们继续搭乘联合国的固定翼飞机,50分钟后抵达伦拜克,暴晒30分钟后,登上飞往瓦乌的直升机,一个半小时之后,抵达联合国瓦乌机场——一个没有混凝土覆盖,飞机降落时会因与跑道剧烈碰撞而扬起红色“沙尘暴”的土机场。

前一批战友

留下45条“小贴士”

“不同国籍患者住院时,建议不要居住在一起,因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不同。”

“医疗仓库的物资,即使过期,也不要很快就扔掉,因为物资太匮乏,有时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医疗区用水很紧张,请节约用水。”

“芒果树现在果子很多,大概到2月底3月初时就可以吃了,大家打芒果时,千万不要让芒果蒂部的白色液体落在皮肤上,会很快形成水泡。”

…… ……

史成军向记者展示当时第九、第十批维和医疗队队员交接时的45条小贴士,还讲了一个芒果树的故事:“为了让后来的战友们吃到水果,2009年,我们在营区种下一棵芒果树。2013年我带着战友的嘱咐再去看它时,小树苗已长到3米多高,即将回国的第九批队员告诉我,他们在树上收获了60多斤芒果,果子特别香甜。”

异国他乡

每个维和军人都是祖国的“大使”

“在这里,左臂上缀着的五星红旗就是中国维和军人的名片,要想维护好国家的形象和荣誉,必须严格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把一切做到最好。”

王志远说,西撒任务区维和部队200多名军事人员来自31个不同的国家,维和工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同国家军官素质、能力的集中展示。在联合国任务区流行一句话:每个观察员都是本国的“大使”,担负着树立国家形象、传播和平友谊的重要任务。

“由于沟通渠道不畅,以及受西方媒体误导等因素影响,一些外国观察员对当代中国缺乏全面了解,我们还承担着民间外交的职责。”一年维和下来,王志远先后在两个基层队与数十位外国观察员一起工作,与上百位观察员友好交流,交了不少朋友,帮助他们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

随时面临危险,曾给家人留下遗书

维和人员面临的最大危险来自交通事故。执行飞行任务的直升机大多服役年限超期,事故频发。为预防不测,很多观察员都写了遗书。“我的遗书存放在我的文档中,但我没有告诉妻子,现在已删除了。”王志远说,维和观察员要承担监督双方停火等任务,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巡逻遭遇民兵违规集结,前去查看时,被蒙着脸和头的士兵们用AK-47顶住车门;挨骂、车窗玻璃被石头击碎、旗帜被抢是常事;毒蛇威胁、沙尘暴更是时有发生。

孤身一人去沙漠深处报到、独立开展工作、执行任务时随时面临危险……为避免家人担忧,王志远对家里向来报喜不报忧。

卫生纸都成了稀缺的宝贝

维和地区,物资十分匮乏,第四批赴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队长王志敏说,他们那批维和部队部署到任务区6个月后,海运物资才抵达,“当时医疗队举办了一次运动会,奖品是队里集中空运的一批卫生纸,大家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仅仅为了一卷卫生纸,现在想想也是挺逗的”。

“生活的真实,永远超乎你的想象。”史成军说,南苏丹经济极其落后,他总结了“南苏丹维和十大怪”,第一项便是种菜,“种植蔬菜几乎是维和官兵们业余生活的全部”。

南苏丹基本不产蔬菜,由于不方便保存和运输,联合国提供的补给也多是易冷冻储藏的肉类,少有蔬菜,加上战乱导致道路受损,后勤补给困难重重,维和任务区不少官兵因为吃不上蔬菜出现手上蜕皮、口腔溃疡等不良身体反应。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维和部队的官兵,人人动手开荒种菜。在中国维和部队的营区里,道路两旁没有绿化带,取而代之的是一畦畦的蔬菜。

用黄瓜、西红柿搞好外交关系

“中国蔬菜”还是“蓝盔”对外交往的名片。

联合国城不仅是战区司令部所在地,还驻扎着肯尼亚、蒙古、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维和部队官兵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合国雇员,各维和部队营区之间仅有一条铁丝网隔开。中国维和医疗队郁郁葱葱的菜地,让其他国家维和官兵羡慕不已——他们也曾尝试过种蔬菜,但都没有成功。

“黄瓜、西红柿、丝瓜……我们吃的蔬菜全是中国维和官兵们种出来的。”2013年2月,肯尼亚、蒙古等国维和部队后勤人员陆续到中国营区参观,吃菜打牙祭,学习土壤改良、施肥灭虫等种菜技术,还收到菜籽礼物。

物资匮乏,生活不适应,让相当一部分维和官兵体重暴跌。“人均减重20斤,我没拖后腿。”王玉恒自嘲。而他的战友中国第四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队长王志敏,瘦了40斤。

外出必戴墨镜,永远长衣长裤

南苏丹临近赤道,是全球年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无四季之分,常年盛夏,只有旱季雨季之别。

“到那里才知道,阳光真的可以白花花,可以把人晒得头皮发麻,把地面晒得热气腾腾,热浪透过厚厚的军靴,熏烤着双脚。”史成军说,电视剧《太阳的后裔》中的军人戴墨镜很真实,他们永远长衣长裤,如果外出不戴墨镜,过不了几天,眼睛就会出问题。而当地人眼疾患者多,很多老人有白内障。

一年四季高温酷暑让战士们皮肤大面积发红发痒,还有可能导致皮肤癌。因此,中国的维和军官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身长袖迷彩,避免太阳直射灼伤皮肤,或被蚊子叮咬染上疟疾。

官兵们住的活动板房不是直接建在地面上,而更像是一座座高脚屋,地板距离地面有两尺多高。因为板房下面有很多的蛇和蝎子,会往板房里钻。抬高板房还可以防潮,避免雨季时雨水渗入。

 《太阳的后裔》热播后,“撩妹”也成了热话题,维和部队里的爱情真实情况是啥样?“任何对女性不尊重的行为,都有可能被视为性骚扰,要承担纪律处分。任何不当行为,都有可能被通报批评甚至遣返回国。”

郑州晚报记者 张竞昳/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于爱情

维和期间“撩妹”会被遣返

《太阳的后裔》热播后,“撩妹”也成了热话题,维和部队里的爱情真实情况是啥样?

“影视剧在艺术表现上有不少夸张的成分,现实中,中国军人有着严格的纪律规定,男女之间的情感,尤其是涉外的恋情和婚姻,必须经过严格的报批、审查。”王志远说,维和期间,观察员会与来自孟加拉、韩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女军医接触,也会和法国、巴拉圭、尼日利亚等国女观察员共同执行任务,但都是正常的同事交往,绝不会越雷池一步。

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撩妹”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

“任何对女性不尊重的行为,都有可能被视为性骚扰,要承担纪律处分。我们到这里之后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强调纪律,特别要求对女性尊重,任何不当行为,都有可能被通报批评甚至遣返回国。”王志远说,中国部队对军人正常的同事交往有明确要求,须注重军人形象和文化差异。对于与女性接触,联合国也有严格的规定,3个“零容忍”——性骚扰、性剥削、性滥用是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

“分离让我们更懂得珍惜”

自2006年中国派维和部队赴瓦乌地区执行维和任务以来,瓦乌地区一直相对稳定。

2012年底的瓦乌大骚乱致使数万人流离失所,5000难民拥进联合国城避难。枪声此起彼伏,随处可见飞机残骸,即便是相对安全的营区也面临着随时被入侵的危险。

“疾病、枪声、伤员、哭喊……在这样的情境下,哪有心思花前月下?也就是电视、电影会这样演,现实中这些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没有浪漫的红酒,没有纠缠的爱情,有的是对家人浓浓的思念和深深的歉疚。”

聊起爱情,维和官兵们虽表述各异,却传递出同样的信息:战地中的维和官兵,虽没有浪漫的恋爱,却拥有真正的爱情,因为“分离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共同的经历让我们的心更加贴近”。

夫妻接档维和的情况并不少

“出发那天是6月10日,我的生日,妻子从汶川抗震救灾一线赶回来为我送行,一别就是8个月。”2008年6月,心脑外科医生孙志刚作为中国第四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成员之一,离开郑州。

几年后,他的妻子跟随第十二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来到丈夫工作了8个月的地方。像这样夫妻接档维和的情况,并不少。

翻看医疗队的维和照片,其中一张是队员寇卫军和一棵富贵竹的合影。“古人梅妻鹤子,老寇以竹为妻,这才是真正的维和爱情。”

2011年,155医院外科医生寇卫军的妻子、155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徐喜燕赴瓦乌执行维和任务,2012年春节回国,2岁多的孩子已经不认识妈妈。2012年6月,夫妻团聚刚3个多月,寇卫军被选作该院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队队员。

启程前,妻子告诉寇卫军,上批维和队员曾送她一株“富贵竹”,大家喊她“和平竹”,回国前,她把竹子交给了下一批维和队员祝凤梅,希望寇卫军抵达之后,能找到那株“和平竹”,浇浇水。

2012年11月中旬,寇卫军抵达南苏丹任务区,从祝凤梅手中接过那棵让妻子惦念的“和平竹”,跟自己绿意盎然的“媳妇儿”拍了张合影。

第二次维和归国,史成军所在的医疗队有人被怀疑感染埃博拉病毒,大家下飞机时,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防毒面具,隔离一个月后,才返回各自的家中。“这才是生活,没有轰轰烈烈的浪漫和幻想,却有着细水长流的平淡幸福,经历越多,就越懂得珍惜。”史成军说。

  • 关键词浏览:
  • “走出”无声世界 他们带来最美的声音
  • 莫扎特的旋律在流淌——近日在五缘音乐厅举行的一场管乐团音乐会,表面上看,就是常见的音乐会,其实不然。...

  • 古都夜未央 洛阳正青春
  • 夏夜的洛邑古城,流光溢彩,游人如织。身穿汉服的俊男靓女罗衣飘飘、团扇遮面,怡然漫步于悠悠琴声之中,空气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 福建宁德多举措推动文旅市场回升 旅游业绩创新高
  • 第三季度,宁德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417.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91亿元,分别同比增幅33.6%和46.2%,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 未来三年 泉州更新重置37条供水管道 总长约127公里
  • 1日傍晚,泉州中心市区宝洲街和刺桐路交界处供水主管破裂,造成周边路段积水、堵车及多区域停水。...

  • 疑因搭讪起冲突,唐山多名男子在烧烤店围殴多名女子
  • 6月10日,网友发布网帖称河北唐山机场路一家烧烤店多人起冲突,疑因男子酒后搭讪女子,后多人对女子进行殴打。机场路派出所回应,有出警。...

  • 福州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圈”
  • 近年来,福州大力推动一系列社区改造更新工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去年,军门社区成为福州市首批11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社区之一。...

  • 《济南市绿化条例》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 为更好提升泉城生态环境,推动济南市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济南制定出台了《济南市绿化条例》。...

  • “人才”来济南能领几张卡?看新政背后人才密码
  • 两天前,在济南一家企业就职刚满一年的小宁领到了一张特别的卡片,这张由济南市发出的“泉城安居卡”将为来济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 济南市市中区开展“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
  • 11月30日,济南市市中区“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在济南市东河小学举行。在学生作品展示区,郑煊可同学分享了学校“走泉城爱家乡”主题教育活动,并介绍了同学们制作的作品。...

  • 共谋大发展 山东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 10月下旬,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长清区、平阴县分别与泰安市岱岳区、肥城市、东平县先后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贯彻落实上下游协同治污原则;...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