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热线 - 福建地区最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内蒙古新闻 如果我走了,谁能再给孩子们一个家?

如果我走了,谁能再给孩子们一个家?

发布时间: 2016-04-20 15:30:06 来源: 作者:
获得的部分荣誉 病中的于海涛 训练中心的部分孩子 日前,记者走进通辽特奥训练中心,眼前的于海涛,干瘦,虚弱,面无血色。他缩在破旧的双人床上,伸不直的右手不经意搭在孩童般纤细的左腿上,让人不忍直视。很难想象

如果我走了,谁能再给孩子们一个家?

获得的部分荣誉

如果我走了,谁能再给孩子们一个家?

病中的于海涛

如果我走了,谁能再给孩子们一个家?

训练中心的部分孩子

日前,记者走进通辽特奥训练中心,眼前的于海涛,干瘦,虚弱,面无血色。他缩在破旧的双人床上,伸不直的右手不经意搭在孩童般纤细的左腿上,让人不忍直视。很难想象,肢体残疾的于海涛收养过7名孤儿,先后资助过几十名贫困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无偿培训了百余名智障残疾人,培养出4名世界特奥会冠军、8名全国特奥会冠军。就在不久前,一名有身体残疾的学生经过于海涛的短期培训后,入选了国家队,备战巴西里约残奥会。他培训的学生多次代表国家、自治区、通辽市参加各级别特奥项目比赛,共获得奖牌137块、奖杯和荣誉证书几十个。

智障儿子有出息

在儿子于昭鸿出生前,于海涛在通辽工业学校教中文,妻子王玉芬是学校的图书管理员,两人每月只有70多元的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85年,于昭鸿出生,几个月后被医院诊断为“先天愚形,发育迟缓”。从此,于海涛夫妇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改变,两人长年奔波于各大城市求医。没多久,他们就背上了几万元的外债,可是于昭鸿的病情却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

为了给儿子治病,在儿子3岁时,于海涛辞去了教师工作,拖着残疾的左腿(8岁时被鉴定为肢体二级残疾),在北京一家外企跑起了运输。各大城市多家医院的医生告诉他们,现有的医学技术不可能治愈孩子的病,要经过长期的教育和锻炼,孩子才有可能做到生活自理。

儿子长到9岁时还不会说话,走路经常栽跟头。于海涛夫妇不得不接受了残酷的事实,他们不再奢求孩子痊愈。在得知特奥训练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对智力障碍残疾人最好的康复方法后,他们把重心放在了对儿子的康复训练上,时刻关注儿子的变化。通过训练,于昭鸿的体力不断增强。于海涛意外发现,儿子力气过人,他便开始尝试让儿子练习铅球投掷。为了让儿子跟健康孩子一样自信,他还自费给孩子报名参加了2000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让人惊喜的是,15岁的小昭鸿获得了智障组铅球第四名。2002年,于昭鸿代表自治区参加了“全国第三届特奥会”,获得了铅球D组冠军,并得到有关领导的接见。作为家长代表,于海涛也应邀参加了见面会,有关领导鼓励他,希望他能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带动身边更多的残疾孩子参加学习和训练。

创办特奥训练中心

看到儿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于海涛父妇很高兴。可是,当他们看到同龄孩子成群结队地玩耍,于昭鸿脸上羡慕的神情时,王玉芬就偷偷抹眼泪。“其实最早开办训练中心,我们就是想给孩子找几个伴儿,让孩子的生活丰富一些。”王玉芬说,2002年于海涛又辞去了外企的工作,回到通辽市创办了“通辽特奥训练中心”,不少身体残疾和智障的孩子来到这里训练。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有个变化,于海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独到的训练方法。

随着与孩子和家长们的接触增多,于海涛夫妇走近了更多与他有类似经历的家庭。通过特奥体育项目的训练,孩子们的生活自理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明显提高。尤其是于昭鸿的变化更大,他与人的交往能力已经相当于十几岁的孩子,甚至能帮助不能自理的学员洗漱、吃饭。

2003年,正当训练中心逐渐走入正轨时,却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一天,于海涛在给教室换玻璃时,一块大玻璃掉下来,将他的右手腕处的筋和神经切断,造成终身残疾。但是,于海涛并没有放弃对孩子们的训练,他潜心研究学习特奥知识,自费四处求学。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的佳绩频传。

王玉芬告诉记者,自特奥训练中心成立以来,共培训智障儿童75名、脑瘫患儿10名、自闭症患儿4名,康复2名,收养孤儿7名。现在已有20多名学员回归社会,其中9名走上了工作岗位。“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太困难了,我愿意为特奥事业奉献毕生的精力。”于海涛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

2002年,于昭鸿被中国特奥会评为优秀特奥运动员。2004年,于海涛被国际特奥会授予国际特奥高级讲师。在这十几年中,于海涛自筹资金免费开办了智障人士家长培训班,让他们了解特奥运动,鼓励他们抛弃自卑,帮助全家人树立生活信心。与此同时,他还发展了34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280多人创办了“通辽爱心义工”,共同帮扶残疾人。由他募集来的善款、物资全部用来救助和帮扶贫困残疾学生及其家庭。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十几年里,孩子们从训练中心进进出出,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故事,于海涛夫妇都记得清清楚楚。

2008年,于海涛在北京开往通辽的火车上遇到一个男孩,衣着破旧、瑟瑟发抖,无论怎么询问,他就是不说话。问过与他同行的姑姑才知道,男孩叫孙建丛,出生在通辽市奈曼旗一个贫困多残的家庭,爷爷奶奶瘫痪在床,弟弟重度脑瘫,父亲患脑血栓后遗症。男孩的姑姑说,孙建丛是家中病情最轻的一个,亲戚们筹钱,刚给孙建丛在北京做了检查,但情况很糟糕。了解情况后,于海涛让孙建丛的姑姑回家准备一下,再带孙建丛到特奥训练中心报到,免除一切费用。经过一年的训练,孙建丛的身体不再像刚来时那样不停地颤抖,还在特奥体育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2010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东亚区冬季特奥会上,孙建丛取得

一金一铜的好成绩。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孙建丛已经能够参加正常劳动,成了家里的好帮手。乡亲们也为孙建丛取得的成绩而骄傲。后来,于海涛又帮助孙建丛一家办理了低保。

2012年冬天,智障男孩衣静俭的家中失火,他的双下肢被烧成重伤。衣静俭的父亲得了脑血栓后遗症,靠母亲做家政维持生活,姐姐还在上学,家庭非常贫困。于海涛听说后,先后组织助残志愿者及通辽市残联工作人员为他捐款3万余元。后来,于海涛又联系北京“爱心妈妈”公益组织,为衣静俭解决了在北京治病的30多万元费用。如今,衣静俭已经能走路了,一家人把于海涛当成了最亲的人。

采访中,王玉芬几次进入于海涛的房间端水、拿药、插拔针头。后来,于海涛邀请记者进入他的病房,说他有太多的话要说。“别看这些孩子有智力障碍和身体残疾,他们都特别善良。了解这些孩子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心里特别干净,纯洁得像白纸一样。”说到动情处,泪水从于海涛的眼角滑落下来。

最担心孩子们失去“家”

今年年初,58岁的于海涛在为训练中心搬迁的事四处奔走时,发现自己浑身无力,才意识到身体出了问题。正月十五这天,家人将他送到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全身检查,可他住院几天,就又回到了训练中心,却不知道拿到诊断结果的妻子几度崩溃。“他的左肺下占位性病变,右肾下占位性病变,肋骨脊椎骨盆骨十二椎骨转移瘤,胸12、腰5、骶1及右侧髂骨转移瘤。”王玉芬说,医院通知她,接下来的日子病人会非常痛苦,让她做好最坏的准备。

前几天,于海涛终于感到体力不支,再次卧床不起。不到两个月时间,于海涛的体重从150斤降至不到100斤。然而,每天疼痛难忍的他仍在多方联系朋友,寻找能增强体力的药,“我至少要有体力去北京

做手术,不能就这么躺着,训练中心该怎么办?孩子们的训练不能停……”每每听到这样的话,王玉芬心如刀绞。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日夜训练培养出的感情,早已化做浓浓的父爱,融进于海涛的心里,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王玉芬告诉记者,于海涛的手术费用大约需要几十万,现在即使在家里用药,每天也要花费上千元。这些年他们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训练中心,加上社会上的捐助,光训练器材就花掉了上百万,而于海涛连最基本的社保和医保都没舍得交。“现在于昭鸿能自理了,***妈有退休金,就算我走了,他们娘俩也能维持基本生活。我最担心的是那二十六七个孩子,如果让他们解散回家,就又成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还有我这些年掌握的特奥训练知识和经验没有人继承……”说到这里,于海涛再次落泪。

采访中,于海涛几乎没有提到自己的病情。在妻子给他输液后,于海涛的精神明显好了许多,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如果我的病好了,我要为孩子们办一个乐园,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记者 李晶)

记者手记

于海涛的人生坎坷多舛,他却一直乐观向上,多年来坚持救助他人。他是众多身体残障学生的依赖,让众多家长找到寄托与信心,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敬重。如今,于海涛病倒了。他一再表示,学校常年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他感恩在心。他不希望自己给社会增加负担,只是希望身体能好一些,能有再多一点的时间,陪陪孩子们,把经验传授给他的老师们。他还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多关注这些身体残障的孩子们。

如果真的有一天,于海涛不能再陪这些孩子们了,谁能再给孩子们一个家?

如果您想关注这个平凡而让人敬重的一家人,请联系王玉芬女士,手机号码13474958092。

原标题:如果我走了,谁能再给孩子们一个家?

  • 关键词浏览:
  • “走出”无声世界 他们带来最美的声音
  • 莫扎特的旋律在流淌——近日在五缘音乐厅举行的一场管乐团音乐会,表面上看,就是常见的音乐会,其实不然。...

  • 古都夜未央 洛阳正青春
  • 夏夜的洛邑古城,流光溢彩,游人如织。身穿汉服的俊男靓女罗衣飘飘、团扇遮面,怡然漫步于悠悠琴声之中,空气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 福建宁德多举措推动文旅市场回升 旅游业绩创新高
  • 第三季度,宁德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417.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7.91亿元,分别同比增幅33.6%和46.2%,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 未来三年 泉州更新重置37条供水管道 总长约127公里
  • 1日傍晚,泉州中心市区宝洲街和刺桐路交界处供水主管破裂,造成周边路段积水、堵车及多区域停水。...

  • 疑因搭讪起冲突,唐山多名男子在烧烤店围殴多名女子
  • 6月10日,网友发布网帖称河北唐山机场路一家烧烤店多人起冲突,疑因男子酒后搭讪女子,后多人对女子进行殴打。机场路派出所回应,有出警。...

  • 福州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圈”
  • 近年来,福州大力推动一系列社区改造更新工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去年,军门社区成为福州市首批11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社区之一。...

  • 《济南市绿化条例》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 为更好提升泉城生态环境,推动济南市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济南制定出台了《济南市绿化条例》。...

  • “人才”来济南能领几张卡?看新政背后人才密码
  • 两天前,在济南一家企业就职刚满一年的小宁领到了一张特别的卡片,这张由济南市发出的“泉城安居卡”将为来济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 济南市市中区开展“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
  • 11月30日,济南市市中区“强师固本·强课提质”现场会在济南市东河小学举行。在学生作品展示区,郑煊可同学分享了学校“走泉城爱家乡”主题教育活动,并介绍了同学们制作的作品。...

  • 共谋大发展 山东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 10月下旬,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长清区、平阴县分别与泰安市岱岳区、肥城市、东平县先后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贯彻落实上下游协同治污原则;...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