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
由徐兵编剧并执导,孙红雷、张鲁一、尹昉、万茜、李纯等人主演的《新世界》,讲述的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的22天里(528小时),金海(孙红雷 饰)、铁林(张鲁一 饰)和徐天(尹昉 饰)这拜过把子的三兄弟,在寻求生路时的不同抉择与不同命运。
显然,这里的“新世界”指涉的是,北平和平解放后,一个崭新的中国、崭新的时代到来了。
这22天里发生了什么?新旧交替的关节点蕴藏着怎样的历史信息?
将丰富的历史信息化为细节
《新世界》开篇就着重提示了背景信息:“一九四九年一月,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保古都民生,中国共产党与华北国民党守军和谈,争取和平解放北平。”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军的战略决战方向迅速移向华北战场。中国的大片土地已经解放,国民党的败局已定。1949年12月中旬,解放军将华北“剿总”(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军事围剿的指挥机关)司令傅作义的部队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等地,截断了他们南退西逃的通路。解放军围城后,傅作义内心也知道国民党是守不住北平了。
因此在剧中,北平老百姓都在想,这仗到底打不打。
第1集中,白纸坊警署小警察徐天和贾小朵(周冬雨 饰)这对小情侣依偎着看天,看到空投的物资。贾小朵问,“你说这解放军总放炮,他们怎么也不进来啊”。
徐天回答,“说是在跟北平剿总谈判,这打进来,北平四九城全毁了,老百姓没地儿过日子了。”
贾小朵答,“解放军还挺仁义。”
徐天本是打算和他的两个拜把子兄弟金海、铁林一起到南方去的。大哥金海是京师模范监狱的狱长,他手上有血债;二哥铁林是国民党保密局的,虽然他“碌碌无为”,但作为保密局的成员也难以逃脱干系。眼看着国民党是保不住北平了,金海想带着两个兄弟走。但贾小朵不想走,她认为不管怎么改朝换代,北平总还是需要警察的。
第2集开篇,徐天回到家,徐天的爹正在听收音机。收音机里播报的是毛泽东同志1949年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号召要用革命的方式,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徐天告诉他爹,他就不去南方了,想在共产党入城前把贾小朵娶了。他爹说,早该这样了,“共产党听说局气得很”。“局气”是北京方言,说的是为人仗义,说话办事守规矩不耍赖。
从这些小细节就可以看出,《新世界》在历史大是大非上的处理是讲究的,以小见大,有理有据。从1948年12月开始,解放军就有充足的时间和军事优势夺取北平城,但却始终是围而不打,目的就是争取和平解放,让这座五朝古都的珍贵文物古迹都能保留下来,也保北平内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但对于国民党来说,共产党兵临城下,已经不是要不要打的问题(因为明摆着打不赢),而是要不要和的问题。
《新世界》第1集的时间是1949年1月10日。这一天正是共产党代表正在和北平“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派出的代表做第二次和平解放谈判。
历史上,北平和平解放正式谈判,先后进行了三次:第一次谈判是在1948年12月中旬。第二次谈判是在1949年1月6日至10日。这次谈判有很大进展。我方提出了改编国民党军的方案,对傅起义人员一律不咎既往。双方草签了《会谈纪要》。第三次谈判是1月14日至17日,这是后话了。
当时国民党高层对于和还是不和,是有路线争议的。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是倾向于和,因为他知道北平守不住,也看清历史大势。但南京方面还是想做垂死挣扎。因此,此时的北平暗流涌动,各方势力角力较量。
一方面,北平城内3000多名地下党员,通过各种关系开展各方面的统战工作,派出很多人做傅作义的思想工作,力争和平解放,使文化古都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第3集坐火车到北平的共产党员田丹(万茜 饰)和父亲田怀中(王劲松 饰),正是北上劝和的。
但另一方面,南京方面拼命阻挠和谈,几千国民党特务在北平活动。第2集金海就讲到,“北平城里边傅司令长官,天天也不顾上蒋委员长,共产党三天两头地派人进来谈判,这蒋委员长又担心傅司令长官反,又担心他不反,一天到晚让我们保密局盯着这事儿。”
隔天(1月11日),保密局局长分配任务,任务就两类,一类继续抓捕迫害共产党员,“有消息说从东北过来四个共产党,能抓活的抓活的,抓不住活的死的也行”“带人去前门火车站,有两个共产党是从上海过来的”;另外一类是盯着傅作义,“还是华北剿总,把剿总跟在长官身边这些参谋都给我看好了,谁要是跟长官待在一起超过半个小时,都给我写清楚”“还是长官住宅周边”,担心傅作义被统战。
可见,听命于南京方面的保密局,与在北平相对独立的华北“剿总”,虽然都是国民党体系的,但二者之间存在斗争。也因此,在田丹被捕后,保密局的官员一而再再而三地到金海的监狱要人,金海都以没有华北剿总的章拒绝了。在第6集,保密局的官员更是直接挑明了矛盾:田丹就是来策反剿总的,剿总肯定不同意让保密局提人了。
聪明的编剧策略
打还是不打、和还是不和,是《新世界》这部剧背后宏大的历史背景。当然,现在的观众都知道历史的结局:仗没有打,北平和平解放,新世界到来了。这看似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一切,在当时却是无数仁人志士舍身取义换来的。《新世界》以共产党员田丹为一条主线,揭示新世界到来的来之不易。
国民党特务仍极力阻挠和平谈判,大肆围剿共产党员。在来北平的火车上,田丹跟父亲说起她的爱人冯清波(赵峥 饰),冯清波现在北平做地下工作,田丹和冯青波已经四年没有见面了。但田丹的心里还有他,并打算等革命成功,他们就结婚。
田丹万万没想到的是,冯清波是国民党安插在我党内部的特务,抗战胜利后本可以恢复身份,但国民党让他继续潜伏。田丹父女一下火车,趁着田丹离开,冯清波就用刀捅死田父,“你们不该来,傅司令长官不能见到你”。
来之不易,但终究来了。除了像田丹、田父这样忠诚战士的无悔付出和牺牲外,共产党的胜利还在于赢得人心。人心才是最大的政治。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编剧“先抑后扬”策略:通过人物的成长和变化(尤其是徐天),体现出共产主义信仰的强烈感召力,以及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当前剧集还处于“抑”的阶段。无论是三兄弟,还是北平的老百姓,都不太了解共产党。
这同样是有历史依据的。北平是华北的政治中心,也是国民党的反共前线,当时掌握着主要宣传工具的国民党,在舆论加大对共产党的抹黑和攻讦,并曲解我党的政策,制造恐怖空气,搞得人心惶惶。北平市民因无法全面、准确了解共产党的资讯,不少市民对于解放军即将进城,内心存有不安。
历史学者指出,当时北平的群众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部分是与我党有长期联系的,或在斗争中已有相当觉悟的,他们对我们有深刻的了解与信仰,但这在目前还是较小的一部分;另一种是在国民党影响下盲目地反对我们的,这一种更是少数;最大多数的群众,是对我们有好感的,但不巩固。”
解放前夕,像田丹这样坚定信仰共产党的北平市民,“还是较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民众是徐天的父亲、贾小朵这样的老百姓,虽然认为共产党“仗义”“局气”,但仍然误认为共产党进城,不过是又一次“改朝换代”,只是换了主人,其他也许不会太大改变。
我们也能理解金海、铁林的担忧。他们是国民党监狱系统和特务系统的一员,因为职务行为曾陷害过共产党员,他们担心被清算。他们对共产党并不了解。
最干净、最纯真、最热血的徐天,没有这方面的负担,他会是三兄弟中觉悟得最早的一个,他会被田丹感染,成为一名战士。之后是心中有城府的金海,他有过错,但他也有正义、有底线、有格局,他看得清历史趋势。
而懦弱、怂、自卑的铁林,是“国民党影响下盲目地反对我们的”一小撮,他好不容易等到升官发财、扬眉吐气的一刻,他不愿放弃“党国”,注定会跟徐天、金海分道扬镳。第10集,铁林和徐天有这么一段对话。徐天说和谈挺好的,不打仗了。铁林回答,“咱都是穿官衣的,好什么呀,这党国半壁江山都没了,再这么谈下去,那全都没了。”
以北平解放前夕小人物的抉择与命运,折射“新世界”到来的来之不易与历史必然性,并讴歌“新世界”——这是《新世界》的编剧思路,也是可行的。目前剧情推进有条不紊,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立体鲜明,小人物的生活日常活泼有趣,剧集的可看性较高。
《新世界》的瑕疵
那《新世界》为什么口碑下滑?如果认真地探究,《新世界》也有不少瑕疵。
一方面是对当时历史背景、历史信息的表现,大方向上准确,小细节上有疏漏。
比如剧集一开篇,徐天和弟兄三儿坐着看半空中的一只大蜘蛛闲聊时,从墙上爬出逃犯,此人贩烟土却拒捕,徐天和三儿开始对烟土贩展开抓捕。伴随着这场追逐戏,合着京韵大鼓《杨家将》唱段的背景声,手持摄影的主观镜头呈现出一种流动感,一幅老北京闹市风情图徐徐展开:卖冰糖葫芦的,耍猴的,修自行车的,拉黄包车的,卖菜的,开茶馆的……熙熙攘攘、热热闹闹,京味儿够足。
导演徐兵说,这一场戏代表了剧集对《新世界》场景还原上的用心,从历史、行政区划分、人口、居住特点、交通、城市社会空间、建筑特点、植被,到北平标志性的建筑与地段——京师监狱、大栅栏、天坛机场、宣武门大街等均有考有究。为了高度还原最真实的解放前后的北平城风貌,剧组专门搭建了一座“北平城”。
时下许多年代剧、古装正剧,愈发注重于在服化道上做文章。因为服化道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它带有重要的历史信息,决定着“典型环境”塑造的成败,也是剧集真实感的关键来源。同时,服化道也是宣传很好的切入点,好像服化道认真了,这部剧就认真了。但服化道的彩虹屁吹得多了,观众渐渐也发现,很多剧真的只剩下服化道了,导演成了服化道专家,但叙事能力一团糟。
《新世界》倒不至于本末倒置,但它在服化道的呈现上,也只做对了一半。它过于执迷在“风情”和视觉效果的“好看”,恰恰忽略了一个关键的信息: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是一个“乱世”,而非剧中京味十足、甚至有那么一点安居乐意气息的太平岁月。
剧中北平街道的干净,人物着装的崭新这些就不说了,有一个与史实不太相称的是,剧中的北平平民,看上去都挺“丰衣足食”的。第1集,平民贾小朵家,桌上的面条一大盆;第2集,徐天家的人力车队吃着热气腾腾的面食,桌上的菜也不少;第5集,徐天父亲等着徐天回家吃饭,摆着一桌大鱼大肉;第7集,铁林跟媳妇喝着小酒,吃着北京烤鸭;第10集,徐天和贾小朵***吃面,各种小菜一应俱全……而大冬天的,只要是室内,炉里的火都烧得正旺;只要是晚上,灯火通明。乍一看,好像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平民,都不缺衣少煤少电,日子依然挺舒坦。
但事实是,北平解放前夕,因为战争破坏了交通及物资短缺,北平老百姓所需的粮食、燃煤运入受阻,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燃煤价格一路飙升。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国民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起实行“八一九”限价,同时发行金圆券,以法币300万元兑换金圆券1元,强兑金融业和民间黄金、银元、美钞等。不及一月,“空城计”还是被识破,物价继续飞涨。1949年1月,仅面粉的价格,就比“八一九”限价时涨了140多倍。老百姓的工资赶不上物价上涨速度,大部分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仅够买10余斤面粉。燃煤同样飞涨,三口之家一个月的燃煤花费就要占去月工资的一半。
因此,吃不好、穿不暖,北平城内到处有无家可归的难民,路有冻死骨,这才是解放前夕更真实的北平。哪怕当时北平城内的确有许多摊贩,但这不是工商业的繁荣,恰恰是反映失业率剧增,城市中的底层百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做点小本买卖,以求养家糊口。
《新世界》对“北平风情”的刻画,固然能引起一部分观众对于北平的怀旧心理,也能带来视觉上的美观以及一些评论者对服化道用心的赞美,但它是与史实不符的。并且诚如前文所言,人心才是最大的政治。“新世界”之所以能够赢得人心,与国民党治理时期北平的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有重要关联。在解放军进城后,物资短缺、物价上涨等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另一个不足体现在人物刻画上。编剧为了凸显几个正面人物的“范儿”,都快有点“抗日神剧”的色彩了。第1集,徐天单枪匹马独闯贼窝,人家有枪有手雷有刀,他还如入无人之境,全身而退;第2集,一帮山贼老大给徐天低头认错,金海啪得一下把他头一按,人就晕了,老大这么菜还怎么带队;第3集,田丹就更“神”了,一出火车站,国民党保密局都是菜鸟一下子被田丹看穿,一个女子与一帮特务枪战,毫发无伤;第6集,田丹在监狱里轻轻松松“越狱”,与保密局特务赤手搏斗,三下五除二就把人都打趴下了;第8集,田丹简直有读心术,看着一张照片就能推理出贾小朵的性格以及她没有父亲……
正面人物“伟光正”,反面人物笨又蠢——戏剧冲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就都下降了。相较之下,反倒是作为中性人物的金海和反面人物的铁林刻画得较为立体。尤其是孙红雷和张鲁一的演技太赞了,眼神肢体都是戏,看他们演戏是种享受。
《新世界》的篇幅够长,因为小人物的日常是重点,所以除了三兄弟情义外,家长里短的戏也不少。虽然有人嫌弃磨叽,却也并非不可取。只是,如若后续剧情正面人物的艺术处理过于夸张,那么《新世界》的口碑可能还会有所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