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河南的80后小伙张瑞祥,到上海工作生活已有15个年头,从一个“菜鸟”初级工,成为如今企业离不开的技术骨干,在强手如林的技术比武中,屡屡获得优异的成绩。这位浦东杨高公交修理公司的普通维修工人,在自己的第二故乡,靠自己的双手证明了:只要肯付出,这座城市就不会辜负你。近日,张瑞祥被评选为第九届上海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标兵。
敬业
每天修理近40辆大巴
上海这两天虽然已进入早秋,在阳光的直射下,还是挺热。昨天下午,位于成山路杨高南路上的浦东杨高公交修理公司的维修车间里,几辆一字排开的公交大巴士上,张瑞祥正全副武装地趴在其中一辆车上面,捣鼓着车顶的空调风扇。
30摄氏度不到的天气,他整个人还是如同汗蒸过一样,蓝色制服的背影被一层层的汗水打湿,头发早已湿透,因为一直低着头弯着腰,脸涨得通红,不时还得小心地起身舒展一下酸痛的脊背。
好不容易修完一台车,他从车顶跳下来,一边伸展一边收拾着工具,很快,就开始投入到下一部车辆的检修中。杨高公交公司1000多辆运营着的公交巴士,都需要拉到这里来做保养,如果有故障,则要及时进行修理。
作为一线的汽车维修工人,张瑞祥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一天一个人要做将近40辆车辆的保养、检修。他主要负责的是空调维修,大热天,空调使用率高,故障率也高,忙起来连休息时间都没有。“现在好多了,天气凉快了,故障率低了,我们修车的环境也没那么闷热难受了。”咧着嘴,张瑞祥露出一口白牙,笑得很是朴实。
从2000年来到上海,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做足了15年。对于现在的工作,张瑞祥表示非常满意,没有一点厌倦。
成长
“贴身跟随”师傅学修车
2000年,张瑞祥从河南周口来到上海,在同乡的介绍下,进入了当时的川沙东洲公交公司,成为了一名公交车的汽车维修工,之后,东洲公交公司被浦东巴士、浦东公交收编重组,张瑞祥的岗位一直没变,依然是做他的车辆维修工。
他在老家的技校学的就是汽修,但来到上海,刚开始,他觉得两眼一抹黑,学校里学的东西完全不够用。就算是只有公交车,但各种车型、不同时候的车,修理的诀窍都不同。“都是现代化的车,我是农村出身的,根本没见过这种型号的。”
话不多的张瑞祥没有多沉浸在慌乱无措的情绪中,他开始打起了“贴身战役”,紧紧跟着师傅,听不懂师傅说的上海话,他就仔细观察师傅平时是怎么做的,一点点模仿。他喜欢学习,也爱琢磨,一边摸索着师傅是怎么修理的,一边到处去借书,工余的时间就抓紧了解现代公交巴士的车型种类、构造设备。
让师傅也啧啧称道的是,张瑞祥是个“带着脑子”做事的学徒。在平时的车辆维修工作过程中,他不仅仅把这当成单纯的完成任务,而总是以“精益求精”、“好上加好”来严格要求自己。不少时候,车辆故障排除了,他还要求自己“知其然,还须知其所以然”,了解背后的原理,然后举一反三。很快,善于思考的张瑞祥从一个“菜鸟”快速成长为一个熟练的操作工,不仅如此,他还熟悉和掌握了很多车辆的构造,储备了不少维修方面的专业知识。
成绩
为备赛睡觉只能在路上
张瑞祥说,能来到大上海,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他特别珍惜。“也是因为单位对我的支持和帮助,给了我这样的年轻人很多机会,我才能一步步成长起来。”
2013年至2014年间,作为修理工队伍中的佼佼者,张瑞祥代表杨高公交公司,多次参加由市交港局、市公交行业协会、浦东公交等上级部门举办的汽车修理工技能比武大赛。在那么多维修工中选中他参加这样的比武大赛,张瑞祥觉得是单位给他的信任。“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比武大赛分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针对公交行业目前的营运车辆的实际状况,增加了有关“申沃车”知识的考核,考试范围较广。这就要求自己对于维修中熟悉的有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应赛”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而对其中平时工作中较少接触,甚至是没能接触过的相关知识,则要认真地从“零”开始学习,还得做到娴熟。这对每一位参赛选手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为了备战比武大赛,张瑞祥经常黎明出门,天黑归家。他住在川沙,公司总部在浦东城区,每天往返就是60多公里路,坐公交车赶一个多小时的路到公司本部参加赛前训练面对上千道模拟试题,他就像蚂蚁搬山,硬是一道一道把它啃下来。备战比赛,也不能丢下工作。时值盛夏,车辆维修任务也十分繁忙,张瑞祥只能挤出业余时间复习、消化课堂知识,每天睡觉的时间只能放在路上。
就是这样,比武中的张瑞祥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在考官的严密注视下,他查电脑、搜代码、测电表、试空调,很快就锁定故障部位,三下五除二,迅速调换新的插件,然后发动车辆,启动空调,车厢顿时凉风徐徐,故障空调完全恢复了正常。就这样,张瑞祥用一手漂亮的技术动作,在2013年在上海公交、出租汽车行业汽车维修工技能大赛中摘得了桂冠,荣获“上海交通港航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又于2014年荣获“浦东新区促进区域发展建设全国示范性劳动竞赛先进个人”,为企业争得了荣誉,也为自己赢得了高级工证书。
评价
驾驶员:我们都特别信任他
张瑞祥主攻专业是车辆的空调维修。公交车辆上的空调,在使用时一旦发生故障,往往会影响乘车环境,引起乘客的不满,就会招致服务投诉。为了保证运营,1000多辆车,都要根据里程数定程进行保养,尤其夏天,保养的频率更要增高。每天还得进行开机和关机保养。如果遇到了故障,则要及时进行检修。
在张瑞祥看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交车辆维修工人,除了需要高超的专业技术外,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必须能承受常年的艰苦和辛劳。无论是刮风下雨、酷暑寒冬,还是白昼黑夜,修理工必须始终坚持在岗位上。这对于张瑞祥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信念。“要有技术,也要有责任心。”他简单地概括道。
依靠自身的刻苦努力和单位提供的平台,在不长的时间里,张瑞祥就从一个初级工成长为现在的高级工。他以一手熟练的空调设备维修的绝活,在川沙修理车间挑起了车辆空调维修的大梁。
因为专业能力出众,又特别有责任感,驾驶员们都特别信任他。“车子交到小张手里,我们可以放一百个心。”驾驶员们说,因为每一辆经过他手维修的空调客车,都能完全恢复良好的使用性能,行走起来“杠杠的”。
心声
上海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去年9月,杨高公交修理分公司为了更好地培养技术全面的专业人员,将张瑞祥从川沙车间调往本部,在生产质量部担任公交车辆车载服务设施专业维修管理,从事报站器、POS机、DVR监控等设备的专业维修等管理工作。
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的节奏,他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和同事们先后如期圆满完成了杨高公交营运车辆自动报站器升级,安装车载POS机蓝牙盒,车厢DVR监控专项维修。在同事们的一同努力下,DVR监控设备的故障率也在原基础上下降16%。
这些成绩,张瑞祥却从不认为是自己一个人的。“就像体育竞技比赛中的团体赛一样,仅靠一两个人的充分发挥是不够的,需要整支队伍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好成绩。”他说,尤其是自己作为一位“外来劳务工”,一样可以和上海籍的“正式工”同场并肩战斗,更让自己感受到了浦东公交“家”的温暖。
“我来上海的时候,就是抱着到大上海闯一闯的想法来的。没想到现在能得到这么多,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家。”张瑞祥说,上海就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感恩上海,也感恩自己的单位、同事、家人。
“这里是我成长的摇篮。”他说,尽管工作已有10多年,但一想到自己的工作和这座城市的发展紧密相关,他就觉得热血沸腾。“公交车有终点,但我的维修技术没有终点,我希望用我的双手,来为上海市民的乘车环境贡献一份力量。”